心理咨询: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手机?心理咨询师解析背后的“心理密码”

  • |
  • 幻灯播放
  • |
  • 查看原图
  • |
  • 提示:支持键盘翻页 ←左 右→

心理咨询:青少年为何容易沉迷手机?心理咨询师解析背后的“心理密码”

大家都在看

loading...
    loading..
loading...
看到这样的一个提问: 12岁女儿天天玩手机,黑白颠倒,不做作业,成绩下降后厌学拒学。让她交出手机她说想跳楼,怎么办? 沉迷手机的孩子到底怎么了? 孩子究竟为什么沉迷手机无法自拔? 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又是什么? 当今社会,儿童青少年对手机过度依赖、沉迷,甚至成瘾,是无数家长的教育烦恼。 但同样是玩手机,有些孩子沉迷其中,但有些孩子却不沉迷。 当我们不能真正关照到孩子的内心的时候,便永远也无法解决沉迷玩乐的问题。所以,孩子背后缺乏的需求,从而沉溺电子产品的原因,才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。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,我在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深刻体会到,孩子们沉迷手机是表象,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危机。 手机满足了孩子哪些心理需求? No.1 娱乐的需求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少不了玩耍娱乐,需要丰富多样,富有创新的玩耍体验,更多需要体验人际互动、情感交流,精神层面的沟通。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时,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想,孩子除了玩手机还能干什么?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? 有些家长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,会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看世界,比如旅游等等。平时会带孩子一起散步,打打球,或者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,周末去公园、图书馆或者组织和小伙伴一起的聚会等。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沉迷手机,因为在生活中不只有玩手机是让他觉得高兴的事情,他们长大了也会自己安排社交和玩乐项目。 但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做到以上这样,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偷懒,没有去引导孩子打开丰富世界的大门,甚至为了图清净把手机给孩子玩,孩子除了玩手机没有可替代的娱乐活动。 很多孩子压根没有时间玩,每天不是学习就是枯燥的作业,很少与人交往,甚至有些“社恐”。 如果一个孩子 ...

阅读:74 | 评论:0我来说两句:

欢迎您,请 [登录][注册] 发言!
手机满足了孩子哪些心理需求? No.1 娱乐的需求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少不了玩耍娱乐,需要丰富多样,富有创新的玩耍体验,更多需要体验人际互动、情感交流,精神层面的沟通。 当孩子沉迷于手机时,其实不妨换个角度想想,孩子除了玩手机还能干什么?怎样才能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? 有些家长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,会有意识地带孩子出去看世界,比如旅游等等。平时会带孩子一起散步,打打球,或者和小区的孩子一起玩,周末去公园、图书馆或者组织和小伙伴一起的聚会等。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沉迷手机,因为 ... 很多孩子压根没有时间玩,每天不是学习就是枯燥的作业,很少与人交往,甚至有些“社恐”。 如果一个孩子除了每天被安排学习,或是居家宅着,现实生活让他们觉得如此呆板和无趣,当他们无法获得娱乐需要时,他们会去哪里找呢? 答案就是那些网络社交平台,在手机上获取快乐是蕞为简单直接、方便快捷的,躺着坐着都能获取信息。 用手机看短视频、玩小游戏都是一种高刺激行为,能够让人获得短期的快感,这种唾手可得的多巴胺让孩子沉迷其中,别说孩子了,就是连大人都刷手机停不下来。 图片 No.2 连接感 ... 孩子在小时候精力旺盛,求知欲和好奇心爆棚,是蕞想与父母连接的时候,所以自然少不了不分场合的对父母的纠缠。 之前曾在某餐厅看到这样一幕,爸爸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都在玩手机,妈妈从洗手间回来就把手机抢走了,于是父母都在玩手机。 男孩一开始傻坐着,感到很无聊,就开始问父母十万个为什么,父母很不耐烦,都不搭理他。 好不容易上菜了,男孩开始和服务员尬聊:姐姐这是什么菜啊,好吃吗?我在幼儿园吃过XX,…… 服务员走开后,儿子又无聊,开始哭闹,说我不想吃这个,一边干嚎一边打滚。 这个男孩在 ... No.3 成就感 “我是一个学渣,惟一被别人说过厉害的地方,就是在游戏里。” 有些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评价过低,经常批评和打压孩子,对孩子的行为表示不认可,让孩子觉得在现实世界很受挫。 还有一些家长,情绪不稳定,经常指责孩子,跟孩子说话时暴跳如雷,让孩子觉得跟家长说话还不如跟手机里的人说话。 孩子没有机会去体验成就感,觉得自己一无是处,这样的孩子就会在手机游戏里寻找成就感。 在游戏世界,他们可以得到胜利的感觉,每当自己闯关的时候,就会收获掌声、小礼物或者新的权益之类,孩子能 ...